布朗族

< img src="htt p://123.59.96.209/u/cms/www /201806/0 321 193 2b94p.png" title="image. png" a lt="image. png "/>

布朗族bulang zu
B lang ethn ic min ori ty group

  人口为91882人。

  < strong>民族概况

  我国的布朗族 主要 分布在云南省 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的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 江 、永德、云县、耿马 及思茅地区澜沧、墨江等县。根据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统计, 布朗族人口数为91882。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 棉语族佤崩龙语支,分布朗与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民族 的 文字,部分人会汉文、傣文。

  布朗族部分自称 “布朗”、“帮”,部 分自称“阿瓦”、“阿尔瓦”、 “伊瓦”、“佤”和“翁拱”等。汉族 或傣族 称之为“濮满”、 “蒲满”、“孟”等。根据历史文献记 载,永昌一带 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 很早就活动在澜沧 江和怒 江流 域各地。“濮人”中 的一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自西汉王 朝 在云 南设置益 州郡,下辖惜唐(保山)、不韦 ( 保山以南)等县 ,濮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的郡县范围。在西晋时,永昌濮人中的一部分向南迁移到镇康、凤庆 、临仓一带。隋唐以后,文献 记载有所谓“濮人”、“扑 子”、“朴子 ”、“扑”、“蒲满”、“蒲人”等名称,其分布更为广阔,唐宋 时期 ,“扑人”受南诏、大理政权统治; 明朝设顺宁府,以蒲人头人充任土知府。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 部分蒲人发 展为现在的 布朗族。

  < s trong>社会经济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前,布朗族地 区社会发 展很不平衡, 大体可分为两类地区:西双版纳勐 海布朗山、西定和巴达一带保留着不同程度的 原始 公社残余;临沧和思 茅地区受汉族和其他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民族的 影响,已进入封 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西双版纳 布朗族村寨多数具 有农村公社的特点,由几 个至十余个不同血缘 的家族组成。生产工具、房屋、牲畜等属个 体家庭所有,土地所有制不同程度地保留家族 公有、村社公有和私人占有3种类型。少数 村寨保留有家族公社的特点。家族公社由同出于一个祖先(布朗语叫“戛滚”,即“氏族或氏族集团”的若干小家庭组成。在家族范围内的 土地 、森 林、牧地 均属“戛滚”全体成 员公有 。每年春播前由家族长 主持按户分配一次土地,收获分别归各户所有。这类土地无论家庭或个人只有使 用权 ,不能 买卖。离村寨较远的社有土地,由村社 直接管 理,凡村社成员均可自由耕种。近代以来,在家 族 公有和村社公有的土地内,已出现了土地私有 制,个别村寨的耕地、宅地、茶园等通过买卖或变相掠夺等形式, 转 变为头人、富裕户所有。村社内 的头 人,一般 是选举产生 ;村寨 以上的头人“叭”则由傣族土 司委封,定期为傣族领主收缴税贡,摊派劳役等。此地区的布朗族 生产水平很低。在 封建地 主经济发展的临仓地区和思 茅 地区, 地主富 农通过高利贷、典当、 买卖、抵押和凭借政治 特权,残酷剥削广大贫苦农民。国民党政府推 行反动的保甲制度,并与当地的地主恶霸 勾结在一起,横征暴敛,拉丁派 款,更加深了 布朗族人民 的苦难。布朗 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旱稻、玉米和豆类 ,还 比较普遍地植茶、种 棉。< /p>

  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布朗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当家 作主的权利。党和政府从布 朗族地区 的实际 出发,区别不同情况,有步骤地对布朗族地区进行土 地改革。1953年春完成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土地 改革,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于1956年秋 采取和平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 对还保留原始公社 残余的地区,则通过帮助大力发展生产,开展互助合作 ,逐步消 灭落后制度的残余。在党 和兄弟民族的 帮助下, 他们逐步开 垦水田,兴 修水利, 变刀耕火种为精耕细 作, 变垦 新弃旧为固定轮作,农业 生产得到迅速发 展 。 勐海布朗山一带的茶叶产量大幅度增长,成 为中国出口“普洱茶”的主要基地之一。布朗族 地区的商业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区都建立 了民族贸易公司,有的村寨建立了购销店, 商品销售总值逐年增长。布朗族地区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普 遍建立了小学,设立了 卫生所、医疗组,过去流行的痢疾、疟疾等病基本得到了控制,群众的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文化艺术

  布 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 采,民间有丰 富的口头文学,流 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 泛。歌舞颇受傣族歌 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人 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男少女爱跳 “圆圈舞”。墨江布朗 族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 歌 ”。

   风俗习惯

  布朗族的服饰, 各地大同小异。男子穿 对襟无 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 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 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 头。景东布 朗族妇 女的着装已与 当地汉族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 刺染各种花纹。 布朗族人民主食大米,辅以玉米和豆类。饮食喜酸 辣,并嗜好烟酒。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 为美。布朗族的 住房建筑为干 栏式竹楼,分上 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 人。

  布朗族的婚 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 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 但也 有受到父母干涉的 现象。布朗族的 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 请佛爷或巫师 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 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 ,并以家族或姓氏划 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 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 p>   宗教信仰

  布朗 族大部分人过去信仰小乘佛教,崇拜祖先。行“开门节”、 “关门节”、“赕佛 ”、“堆沙”等活动。

(摘自《 民族 工作 大全》千里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