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用好三把“金钥匙”打开民族地区共富之门

  “2023年向上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224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7个,涉及全市26个乡镇58个行政村,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825盏、新建维修农田水利设施5590延长米、建设文化广场4个、修建便民桥梁2座、铺设沥青路面4418平方米……”近日,抚顺市委统战部最新统计的一组数据,生动展现了当地民族地区的新变化。

  近年来,抚顺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建设“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民族团结、宜业宜居”民族特色村寨为目标,科学运用“统筹规划设计”“特色产业培育”“农旅融合发展”三把“金钥匙”,成功为民族地区打开一扇共富之门。

  紧扣全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抚顺市成立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抚顺市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配套制定联合协调机制,成立3个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省、市重点任务“无缝式”承接和“全覆盖式”落实,全面推动民族自治县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错位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抚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立足新宾、清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深做“山水林矿”文章,着力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通道,在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中寻求突破。创新民族地区发展理念,发挥民族专项资金带动作用,加大对产业主导型和产业服务型项目的扶持,促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各民族群众稳步增收,巩固民族地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其中,道地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的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清原龙胆”交易量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2%,新宾“辽细辛”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抚顺“单片黑木耳”“哈什蚂”等10余个特色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一方面推进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探索“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路径,融入最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成了周边农文旅融合振兴的‘香馍馍’。”抚顺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新宾、清原两个满族自治县深厚的民俗文化和古村落建筑群,持续推进村容村貌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重点实施道路交通、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造集“民族团结示范+民俗文化展示+古村美食特色+农耕田园体验”的乡村慢游目的地,先后举办满族风情旅游节、新宾农民丰收节、乡村美食节、北四平蓝莓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及文化演出,从历史到民俗,从人文到自然,从建筑到景观,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了沉浸体验式的旅游闭环,让传统民族特色村寨焕发出新时代气息。

  (辽宁省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