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健全“四项机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紧紧围绕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的要求,从建立机制、强化服务入手,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加快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联系帮扶机制”,架起沟通桥梁。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带头走访,了解企业需求,主动协调解决问题,并督导有关部门落实到位,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每年召开两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政企沟通,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工信、税务、商务、科技等部门对国家、省市出台的惠企政策进行梳理,分类编制成册,到企业进行宣传讲解,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使企业真正得到政策红利。

  建立“金融服务机制”,解决融资难题。完善银企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根据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不定期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联谊会,深入企业调研,了解经营情况,加强交流对接,使企业与银行真正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扩大放贷规模。今年以来,已帮助260家民营企业争取贷款18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建立“法律援助机制”,提供法治保障。建立法律服务代理机制,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开展“法治体检”、“律师进企业”服务活动,联合县司法局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的律师、公证员开展鄄城县镇街商会“法治体检”活动,帮助16家企业解答企业法律咨询180个。建立“工商联+法院”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化解机制,推动商会调解组织建设,设立商会调解办公室,成功分流案件9起,化解纠纷7起。联合司法局,累计开展普法、提供法律咨询50次,发放普法宣传页3000余张,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促成4家商会与2家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

  建立“上门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实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制度,通过明确“企业吹哨”渠道、建立部门快速报到办理机制、强化服务效能监督检查等方式,切实做到企业有所呼、部门有所应,有效解决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创新推行“企业秘书”工作机制,采取“一对一”贴身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招工难、物流不畅、供应链不配套等问题,主动架起企业与部门的连心桥,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目前,全县227名“企业秘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650个,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501次,企业减少跑腿近300次。(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