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口县“八大行动”开展民营经济统战工作

  重庆市城口县以激发活力、科技赋能、数字转型、绿色低碳、排忧解难、营造环境、健康成长、服务保障等八大行动开展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发活力行动。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增强企业荣誉感和竞争精神,加快培育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定期开展评选活动。2023年,16家民营企业评为“重点企业”、20家民营企业评为“重点成长型企业”、 25家民营企业评为“优秀民营企业”、 21位民营企业家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家”。按照“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的思路,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梯队成长培育计划。多渠道争取扶持资金,帮助中小微企业在创业扶持、技术开发、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普惠金融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科技赋能行动。持续优化“揭榜挂帅”项目机制,实施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按照企业承担50%、政府承担50%的方式,共同出资委托科研单位揭榜实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组建校地、院企联合科研机构(科技研发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建立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各项支持政策,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

  数字转型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主动融入“数字重庆”全产业、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商贸、智慧文旅、智慧物流等新业态。运用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发利用,推广一批便民利企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引导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协同参与公共数据应用创新。

  绿色低碳行动。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提供绿色低碳发展咨询、诊断、技术支持等综合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工艺、产品、设备和管理方法,开展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等绿色改造以及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智能化改造。

  排忧解难行动。深入推进常态化“三服务”工作,落实服务企业“专员”等制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堵点、卡点。完善工业企业流动性信用贷、涉农企业融资增信贷、商贸流通企业增信信用贷和“大巴山森林人家”融资担保基金等政策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融资困难。结合九龙坡、山东临沂对口协作机制,帮助县内民营企业对接两地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协助开拓市场。民营企业家和高端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做好民营企业人才保障。

  营造环境行动。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渝快办”数字赋能,深化政企服务“一网通办”,推进26件涉企“一件事”主题服务全程网办。营造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促进“非禁即入”,杜绝“准入不准营”,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隐形壁垒。营造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等行动,推广使用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

  健康成长行动。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创业者典型事迹,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作用,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引导民营企业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坚持依法办企、公平竞争、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家形象。

  服务保障行动。建立县领导和县管正职联系民营企业制度,35位县领导固定联系70家重点民营企业,将全县“四上一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县上明确的重点企业、重点成长型企业,部分发展较好的招商引资企业及其他企业纳入县领导走访联系范围;123位县管正职联系123家重点民营市场主体,乡镇街道的县管正职主要联系辖区内除县领导联系之外的重要民营市场主体,县级部门的县管正职联系企业按照行业管理企业、帮扶乡镇辖区企业、其他企业的序列进行安排。邀请民营经济人士列席党委、政府有关会议制度,健全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政策调整时设置合理过渡期。按照《重庆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试行)》要求,规范有序开展政商面对面活动。

  (重庆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