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同心护童心 合力奏响爱的乐章

  当“童心”遇上了“同心”,宛若小树苗沐浴甘霖,点亮了长成参天大树的希望。在宁波市海曙区,正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实际行动“护苗”“育苗”,合力奏响了一曲曲爱的乐章。

  乐章一 “畅想哆唻咪”,照亮音乐梦

  “我一直都很喜欢音乐,也想学习乐器,但没有机会。很感谢叔叔阿姨们送给我们竖笛,我会好好学习的!”临近“六一”节,就读于海曙区鄞江镇燕玲学校四年级的近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收到了崭新的乐器竖笛,并体验了一堂趣味横生的竖笛启蒙课。吹响人生中的第一件乐器,这令四年级学生马妙涵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到外地工作生活,随行子女在“第二故乡”的教育随之成为重点民生问题。建于1991年的海曙区鄞江镇燕玲学校,就有超过9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但由于这些家长工作繁忙,且拥有的艺术资源有限,大多都忽略了孩子们对学习艺术的兴趣和渴望。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19年,民革海曙基层委四支部在海曙区委统战部以及当地镇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发起了“畅想哆唻咪”活动,约定每年为燕玲学校的学生提供一批音乐教具和乐器,并特意选在“六一”前夕作为特别的“节日礼物”送给孩子们。

  “畅想”代表希望和未来,“哆唻咪”代表音乐。正如活动名称所寓意的那样,五年来,它为1000余名来甬务工人员子女照亮了音乐梦,也照亮了未来人生的希望。

  乐章二 “护苗”益路行,让爱连“山”“海”

  在“六一”节前,海曙区西门街道忻元华也十分忙碌,他又开始规划新一轮前往四川凉山州支教的行程。

  为了进一步激发山里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这位77岁的退休老校长打算再更新一批实验道具。与此同时,妻子滕崇也电话联络了此前支教过的学校,细致了解孩子们的最新情况。

  时间退回到2015年,当时69岁的忻元华看到了一则招募志愿者到江西支教的通知,随即报名成为了队伍里唯一一名科普志愿者,同时也是“年龄最大的老师”。此后,他又先后自费前往湖南溆浦县、四川凉山州美姑县等地支教。2019年,滕崇也有了空闲时间,夫妻俩便结伴同行。从科普支教到心理咨询,这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不远万里、不辞辛苦,陆续点燃了13000多名偏远地区学生心中的火。

  目标一致的还有古林镇李红亚带领的“心公益”志愿服务团队。他们先后远赴贵州毕节以则孔小学、黎平岑扣小学开展助学公益活动,为当地留守儿童带去温暖。

  民进海曙基层委幼教支部主委竺慧文更是促成自己工作的海曙区格林美语幼儿园,与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有为幼儿园建立结对扶助关系,为“山”与“海”的孩子们架起了互动互爱的桥梁。

  乐章三 携手圆童心,赋能新社区

  结对困难儿童家庭开展就学帮扶、加盟社区儿童观察团撰写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社情民意、整合社会资源提供陪伴式服务……在海曙区白云街道曙悦社区会议室里,一场由区政协委员、街道侨联主席张川阳发起的“签约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在他牵头下,区政协白云联委会委员们与社区儿童家庭代表、辖区爱心企业与相关托育机构齐聚一堂,围绕前期调查研究排摸的社区儿童家庭“需求清单”,敲定结对“项目清单”,并当场签订了2份结对协议。

  原来,由于新住户不断迁入,该社区的常住人口从1773人增至5900人,其中0-18周岁儿童占比达30.4%,已超出区域原规划的儿童设施和活动空间承载量。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川阳和其他委员们多次通过入户走访、社校合作、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儿童成长需求调研,并发挥专业所长,向社区提出了“优化公共空间、扩充自然科普、开设儿童邻里节、植入儿童友好评价”等建设性建议,在未来“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蓝图中注入了同心之智。

  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委统战部创新开拓统一战线助力社会发展新路径,在巩固“大格局”的同时,关注“小群体”,找准“小切口”,凝聚多方力量共同致力于关爱儿童工作:区网联会设立“E海同心”公益基金,与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建立长期结对共建关系,三年来已资助24名留守儿童;区侨联引导侨界人士推动落地“小海燕计划”,连续五年助力暑假“小候鸟”公益托管……“我们将继续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资源密集等优势,带动更多统战成员‘组团关爱’,以同心守护童心茁壮成长。”海曙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