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四联四建”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

  近年来,聚焦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宁波市江北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专班,依托“四联四建”工作机制,打造法治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实践创新样本。

  一、平台联建,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联动建立法企工作基地。区工商联与区司法局、区法院合作,设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驿站”、“江北区商会共享法庭”等法企工作基地,实现线上线下便捷法律服务。2021年以来,累计为商会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500余次,调处化解商务纠纷矛盾451起。二是共同建设法企共享场景。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步伐加快,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区法院等部门充分利用移动微法院载体与基层商会协作,推动云端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涉企案件在线诉讼、“零接触”执行等活动。五年来,依托在基层商会活动阵地建成的共享法庭、移动微法院超过40个端口,进行涉企案件在线开庭、调解等活动13811件,政法一体化协同办案率100%。三是建立健全基层互动体系。作为平台联建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公安江北分局、区工商联合作健全“警企服务分中心、派出所警企服务站、社区(村)警企服务点”三级服务体系,组建项目警官团队,加强与基层商会、民营企业的联系互动,定期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征询意见,为企业提供专员式服务。已累计服务企业2500余家次,帮助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8亿元。

  

  二、监督联评,为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提供护航关怀

  一是慎评慎用民企刑事起诉。为了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经营者,区检察院、区法院坚持能动履职,对经营中涉嫌犯罪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建议的检察政策。二是积极探索企业合规改革。面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合规经营问题,区检察院、区司法局联合区工商联探索企业合规改革,召开监督联评会议,督促涉案企业积极整改落实,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牵头办理全市首例企业刑事合规检察建议案件,涉案企业通过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实现经营产值同比增加30%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是加强企业破产援助指导。围绕破解企业“无产可破”的困境,区法院联合区财政局、区工商联等部门在全市首创设立企业破产费用援助专项基金。同时,探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激励制度,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摸索和发展完善,该项制度得以全国推广。

  

  三、活动联组,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精准赋能

  一是联合举办法治建设峰会。作为向广大企业家传递法治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重要信号和重大举措,2022年7月,江北区委、区政府与市工商联共同主办了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向全网直播分享了近年来法治建设的工作成果和最新举措,举行了法治护航“两个健康”主题仪式,发起了《共倡崇法精神、共建法治环境倡议书》,在线观看人次超过7.2万人。二是联动打击犯罪专题行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的奠基石。据悉,公安江北分局联动区工商联、各基层商会,出台《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十条措施》,制定基层商会的横向信息反馈机制,变“被动等案”为“主动出击”,严厉打击合同诈骗、非法经营、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各类侵害企业权益的经济犯罪,保持对涉疫侵企犯罪“零容忍”。三是合作开展民企评价活动。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牵头,在民营企业中广泛组织开展“万家民企评”活动,对法检机关、营商环境服务进行满意度评测。在上一轮省工商联牵头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价中,江北区的营商环境评价总体名列第四,其中法治建设单项评价名列全省第一,体现了江北“法护民企”的氛围和决心。

  

  四、政策联定,为民营经济安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联合印发涉企法规政策。企业经营离不开法规政策护航,为了更好地联动推进,区工商联、公安江北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联合出台了《江北区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助推经济稳进提质的二十条措施》,内容涵盖加快特种行业证件核发、细化涉案企业民事检察监督、降低企业依法维权成本等,为区内530家办事企业提供了便利,累计减少跑动次数620次,缩减办理环节45个。二是共同修订法治宣传手册。风险防范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一环,区法院与区工商联共同汇编《企业家营商风险防范指引》,发布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典型案例27则。区司法局与区工商联聚焦涉外涉疫两大主题,梳理印发了中英文双语版的《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涉外企业常见法律问题指引二十条》和《新冠疫情期间企业相关法律问题指引》。三是共同创新执法改革举措。执行环节是司法手段与民营经济产生最密切联系的环节。区委统战部、区司法局、区工商联共同打造行政执法“清单式”服务机制,该项目荣获首批浙江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并作为省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项目上报至中央依法治国办。

  

  (宁波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