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中央:关于优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
打印本页 字体: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近几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青少年抑郁症呈现患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约有2.8%的13岁以下儿童和5.6%的13―18岁青少年受抑郁困扰。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虽然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但由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工作仍存在一些“跟不上”的薄弱环节。

  一是部分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学习成绩。有的学校心理健康课被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设置了健康教育课程,但多由非专业教师任课。还有的学校将心理咨询室设在学生处、教务处或校医院等,容易让学生产生疏离感,且孩子与心理辅导师不熟悉的情况下,很难开展心理辅导。

  二是家庭教育未能充分与校园教育相结合。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教师也并不清楚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二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负面情绪未能及时发现,及早介入。

  为此,建议进一步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对孩子伸出援手,避免让孩子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陷入深渊。

  一、综合施策、专兼结合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建议将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和治疗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开发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提升思想道德素养;鼓励各科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相关培训,并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在各级学校建立健全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面向学生甚至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心理问题咨询服务,在学校普及心理健康咨询师,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医师定期坐诊,鼓励学生在察觉自身心理出问题时,能及时寻求专业人士进行心理援助。

  二、科学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评估。建议根据不同学段,研究制定学生分级分类心理健康标准,每年定期开展学生全员心理健康情况筛查评估工作。此项工作可由区域卫生健康机构和学校共同实施,根据筛查情况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以便对青少年应进行周期性的心理辅导测评,找出问题并积极有效地解决。研究开发适用的小程序,精准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需求。严格落实筛查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保护青少年隐私。

  三、强化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成长软环境。引导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一起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活动,实时与学校交流所掌握的孩子心理状态信息,形成良性循环。开展家学合作,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一对一”的教育方案,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