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对更加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由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的必然联系决定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经长久地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基因、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犹如必须呼吸空气一样,不可避免地生存在固有的文化氛围之中,这就决定了人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不会也不可能是随心所欲地任意行动,而必然受到既有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朱熹园的时候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之间无法分割的内在联系。

  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的这种无法分割的必然联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随意可以改变的。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不会也不可能排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根据。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由传统文化包容开放的性格特点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但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既没有因为水土不服而销声匿迹,也没有因为环境变迁而改性变种,不仅在古老的中国落地生根、安家落户,而且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要理解这个奇迹,就不能不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去探寻。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能够结合的内在原因,弄明白开放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博采众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所存在着的能够结合的内在因子和深度契合性。这种内在因子和契合性,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所向往和追求的大同理想、民本观念、平等主张、道德操守、革新精神、和平理念等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间存在着共通之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天然因子,就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了现实可能性,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明的土壤里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环境和条件。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由“破坏一个旧世界”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临的最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和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以武装的革命推翻武装的反革命,建立一个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性质都根本不同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要实现这个目标,以往旧的思想已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以及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动力、革命的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中,我们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革命的目标任务、方向方针、方式方法发生变化后,“建设一个新世界”依然需要我们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治国理政、为官为政的道理和智慧。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可以说,正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不懈探索中,我们实现了从“破坏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精彩转变和完美统一。这也告诉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只能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不能单一抽象地超越历史条件地去生搬硬套。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由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其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白,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的科学,它所提出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则,并没有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革命和建设提供现成的答案。基本原理、一般规律作为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关系的理论抽象,指明了每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要求,但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这些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在不同国家的具体实践中,必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各个国家特有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要善于把基本原理、一般规律与本国实际本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合本国本民族具体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实现形式。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不可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根更深、叶更茂、花更红。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刘建武,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